为创新实践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朝阳区党群服务中心与教育局联合推出“湖畔讲堂”——朝阳名师公益课,以“党群服务+教育惠民”为核心理念,整合全区各学科优质中小学名师资源,围绕学习方法优化、思维逻辑训练、家校共育等关键领域,构建起公益性、专业化、可持续的学习平台。
6月22日,朝阳区党群服务中心联合区教育局开展了第三期“朝阳名师”系列公益课程。本期课程以《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滴水实验”活动课》为主题,特别邀请到朝阳区明德小学副校长、吉林省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李健,以及吉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带头人、吉林省教学精英范颖担任主讲。课程通过深度融合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帮助学生及家长攻克数学学习难关,掌握高效学习方法,同时着重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与社会责任感,获得广泛关注与积极反响。
课程伊始,主讲教师以公益广告中的节水宣传案例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龙头滴水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参与课程的学生对“水龙头滴水会造成多少水资源浪费”这一现实问题展开细致观察与深入讨论。为系统性引导学生构建科学的问题解决思维,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带领学生分析测算滴水浪费水量的逻辑与方法。在互动教学环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如何收集滴水数据”“怎样推算长期浪费量”等关键问题展开热烈研讨,共同制定并完善解决方案。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学生们以“滴水试验”为核心实践活动,对前期假设进行验证:他们利用容器精准承接水滴,详细记录时间与水量数据,通过基础数学计算与大数据换算,最终得出令人震撼的结论——一个持续滴水的水龙头,一年间可能造成上千升水资源的浪费。这一实验结果极大地触动了学生们的心灵,使节水意识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课程尾声,教师鼓励学生运用“画、写、说、演”等多元化形式,积极提出切实可行的节水建议,并倡导将节水理念进行广泛宣传推广。这种创新的教学形式,不仅有效巩固了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数学不仅是试卷上的分数,更是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钥匙。本次别开生面的“滴水实验”公益课程,正是对这一教育理念的生动诠释。通过“数学+生活+社会责任”的创新教学模式,课程在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其科学探索精神与社会担当意识。未来,朝阳区教育局将深度挖掘区域教育资源潜力,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持续丰富“朝阳名师”系列公益课程内涵。
初审:王超
复审:曹楠
终审:朱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