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 政务公开 > 正文

2017年长春教育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8-08-23 13:41:14    点击:

一、 顶层设计步入新高度 
    一是通过“学起来、传起来、研起来、干起来、实起来”,全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委全委会精神,找准长春教育改革发展新坐标。 
    二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提出建设东北亚区域性教育中心的要求,作为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并写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为教育改革发展确立新目标。 
    三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高度重视教育,先后8次专题研究教育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把关定向,5次视察教育和参加活动,对教育工作先后17次做出重要批示;市长刘长龙高位统筹,副市长贾丽娜靠前指挥,各部门齐抓共管,凸显教育优先发展新摆位。 
    四是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市长刘长龙,副市长贾丽娜推动下,长春市人民政府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签订《关于基础教育的战略合作协议》,长春教育发展再添新动力。 
    五是拓宽视野、借用外脑,市教育局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职业教育协会等展开深度合作,长春教育智库又增新成员。 
    六是规划先行、谋篇布局,全面落实《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聚焦当年,重点三年,放眼五年,制定实施年度工作计划、一系列专项三年行动计划及五年发展规划,建构工作谋划新体系。 
    七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与市规划局密切合作,启动《长春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7——2035)》编制工作,涵盖包括农村在内全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等各个学段、各个领域,绘制长春教育新地图。 
二、立德树人再结新硕果 
    一是制发《长春市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建设实施意见》,召开“全市推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参加会议并做出重要指示;我市五所学校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创全国文明城工作卓有成效,新增三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三所“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校”;制发《长春市青少年科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编写《长春市科技辅导员指导用书》填补了国家空白;开展“法治进校园”系列活动,全市各级教育部门与检察院对接,检察官进校园宣讲150余场,受益师生8万人,实施素质教育取得新进展。 
    二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和市长刘长龙亲自定调,六位副市级以上党政领导深研细磨,市少年宫落位南溪湿地,启动全市青少年校外活动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阵地体系建设,建造长春教育新地标。 
    三是深入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进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各县(市)区、开发区创新求索、异彩纷呈,各学校守土尽责、百花齐放,合力推进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优质资源有效供给,着力教好每一名孩子,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年内共创新优质学校77所,国标达标校91所,三星素质教育特色校89所,满足春城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新期待。 
    四是中小学“时事新闻课”首开全国先河,覆盖城区所有中小学及部分农村学校,受益学生50万人,坚守学校意识形态主阵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并写入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报告,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给予高度评价,德育工作实施新探索。 
    五是全方位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列主题活动,成立长春大学网络国学院长春教育分院;建设吉林省在非洲首个孔子课堂、在美国首个聋人孔子课堂;中央电视台来长录制《大手牵小手——走进长春》,国庆期间作为党的十九大献礼节目在央视播出,长春教育又获新传播。 
三、改革攻坚实现新突破 
    一是长春市所属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较国家设定的期限提前三年,标志着长春教育发展跨入新阶段。 
    二是把集成创新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打开教育围墙,集结社会资源,实施“七八九十”工程,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出新载体。 
    三是强力推进校际合作、集优集群发展,优化整合义务教育段88个大学区,实现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打破城乡、地域、性质和隶属关系壁垒,中省市县(市)区四级共42所普通高中组建11个学校联盟体,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新平台。 
    四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大力度推进中考改革,改革举措与教育部最新确定的深化改革方向完全吻合,改革经验在教育部专题会议上向全国推广,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探索出新路径。 
    五是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管理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举措》,异地新建市十一高中北湖学校,理顺市第二中学分部办学体制,着力解决300余名聘用教师身份平稳过渡问题,深入开展“公参民”学校清产核资工作,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又有新样板。 
    六是推动职业院校集群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在长春北部(农安合隆)和南部(双阳奢岭)打造职业教育“双核发动机”;成立长春社区大学,启动长春市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建设工作,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实施合隆职教园区二期工程建设,启动建设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为其揭牌,打造长春职业教育新名片。 
    七是市委市政府制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推进职业教育产教、校企、职普等“十个打通”;建设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品牌专业群;承办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各项比赛中,我市学生获奖总数占全省78%;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高职)》中,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位列全国第五,全省第一,为长春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新支撑。 
    八是实施科研兴教战略,用教育的科学实施科学的教育,确立教育改革发展中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八大课题”,细化分解为216个子课题,形成全员参与的教育科研新网络。 
四、教育民生取得新成效 
    一是《2017年建设幸福长春行动计划》确定100项民生实事,其中由教育部门落办的12项,占比达八分之一,总计投入达5.65亿元,全部保质保量地实现既定目标,教育在全市民生领域的权重再获新提高。 
    二是深入落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重要批示,市政府办公厅制发《关于小学生课后免费托管“蓓蕾计划”的实施意见》,“蓓蕾计划”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在城区全面推行、平稳入轨,受益学生20万名,两次在教育部会议上向全国介绍经验,《中国教育报》进行了专题报道,并录入党的十九大献礼片——还看今朝·吉林篇,创设民生服务新指南。 
    三是深入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工程,创建100所“温馨村小”,被新华社、《人民教育》等多家媒体报道;投入2.7亿元用于“全面改薄”,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开办“职教扶贫超市”,免费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其他贫困人口总计65424人;发放教育资助资金2915.64万元,惠及28394人,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贫喜获新成就。 
    四是着力补齐学前教育短板,全年新增普惠性幼儿园18所,提供学位3055个,逐步构建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新格局。 
    五是依法为全市13.8万名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派送了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制发《长春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成立长春市晨光学校(省未成年犯管理所)亚泰分校;年内新增8所义务教育学校计1.2万个学位,实现义务教育入学一个不能少,教育公平又有新保障。 
    六是坚持正面引导,满足普通高中学生学习辅导需求,遴选出127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录制“名师云课”对 学生开展免费在线辅导,受益学生9.9万人,被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报道,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深度拓宽学生学习新空间。 
五、队伍建设得到新提升 
    一是大力推进人才强教战略,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编办、市教育局等四部门联合推出《长春市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实施人才延揽、素质提升、人才交流、人才管理、人才支持等5大计划18个项目,推动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育人才不断涌现、人人尽展其才;出台了《长春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和《长春市首批中小学明星教师培养对象三年培养计划》,2091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参与轮岗交流,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力推新举措。 
    二是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制定完善《市教育局校级干部管理办法》、《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的纪律要求》、《关于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通知》等系列规定,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严把选用条件、严格组织程序、严守纪律规定,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干部交流调整,排除干扰、顶住压力,一大批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快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汇聚事业发展新动能。 
    三是持续推进优秀人才引进“强师计划”,从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先后引进优秀毕业生616人,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称之为“破冰之举”;遴选307名长春市专家型校长和杰出校长培养对象,遴选212名明星教师培养对象,开展中青年干部“抢抓机遇,创新发展”大讨论主题论坛,为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设舞台,干部成长形成新梯队。 
    四是落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提出的“秉持师道、涵养师能、锤炼师艺、富有师爱、塑造师风”的要求,在全系统全面实施以“树清风正气 展斯文在兹”为主题的《“师道师德师风”教育实践活动三年行动计划》,使广大教师依法执教、优质施教、文明授教、廉洁从教,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每年评定50名“我身边的好教师”,编辑出版《长春市师德风采录》,农安县杨瑞、净月周凤君分别被评为“全国最美教师”和“吉林省最美教师”,师德师风呈现新气象。 
六、教育治理再上新台阶 
    一是切实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坚持“六个依法”,组成96个专项治理行动小组,对全市学校办学行为进行检查,持续开展百校联评,推动学前教育大排查大整治,制发义务教育办学“十条基准”和招生“十不准”,中小学有偿补课专项治理工作得到教育部专项督查组充分肯定,依法治教又有新作为。 
    二是与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安监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的意见》,“三六六九”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在全市信访综治会上介绍经验,严守安全稳定底线,筑牢百万师生、千所学校“安全防火墙”,确保了教育一方平安;经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推荐,上海市来长参观学习,平安校园建设形成新模式。 
    三是着眼考试安全、教育公平和秩序维护,采取人防、物防、技防、制防、联防、自防等“六防措施”,成功组织高考、中考、学业水平考试、研究生考试、自学考试、成人考试等贯穿全年的一系列考试,平安、阳光施考目标有了新推进。 
七、从严治党营造新生态 
    一是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切实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党建主体责任,驰而不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与市委党校共建全国基础教育战线第一家党校——中共长春市委党校教育系统分校,开辟党性教育阵地,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再上新水平。 
    二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争做“六个表率”“七个模范”、“万名党员教师访万家”及“万名党员教师帮万生”、“走遍校园”、“一线工作日”、“五型机关”等特色载体活动,扎实做好老干部工作,形成凝心聚力干事新气场。 
    三是制发《加强民办教育行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确保民办学校按党的要求办学立校;建立长春市民办教育行业党委,实行局领导联系民办学校工作制度,开拓党的建设新领域。 
    四是以“7个主题+9个重点+7个热点”为着力点,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各类媒体刊发教育新闻500余条,上报各类信息300多条,建立多个微信平台,强化舆论引导能力,既让百姓受益,又让百姓满意,彰显斯文在兹长春教育新形象。 
八、工作落实又有新举措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抢抓机遇、创新发展,争先进位、竞进有为,打出“六五四三”组合拳,确保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全市教育系统落地生根。市委督查室向全市推送长春教育局抓落实经验,中央办公厅来长调研对此给予充分肯定,长春教育呈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新面貌。 
    二是围绕全年重点任务成立74个项目组,围绕督促县(市)区政府依法履行发展教育职责确定“督政十项”,围绕工作高效运转整治“二十个不”顽疾,围绕健全完善奖惩机制建立直属学校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体系,强化执行力又有新思路。 
    三是致力于打先锋、站排头,全市先后被确定为教育综合改革、现代学徒制、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信息化、校园足球、全民终身学习等全国示范、试验城市,市教育局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实施长春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有突出贡献的集体、信访维稳“百日攻坚战”先进集体、提案议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3所市直属高校入选全国首批百所“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36所学校荣获全国中小学先进后勤学校荣誉称号,长春教育在多个领域生成有全国影响的新品牌。 
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高位统筹,归功于社会各界及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齐抓共管,归功于广大教职员工上下一心、凝心聚力。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围绕办好春城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全市教育系统心齐气顺劲足,做到了把思想统一起来,把精神振作起来,把力量汇聚起来,把责任担当起来,这是一年来最可宝贵的收获,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并加以发扬光大。 
    置身新时代,站位新起点,教育存在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学前教育存在短板,农村教育仍然薄弱,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育治理尚需加强,队伍能力水平有待提升,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教育是今天,也是明天;是国计,也是民生,寄托着无数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无数孩子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勇气和担当,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着力打造长春教育升级版,不断增进春城百姓教育获得感,为办好春城百姓满意的教育、建设东北亚区域性教育中心再立新功!

相关热词搜索: 年长 长春 教育工作 工作总结